bl双性厨房裸体围裙_一本大道一卡二卡三卡_2019年中文字字幕在线看不卡_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天堂

首頁 | 資訊 | 財經(jīng) | 公益 | 彩店 | 奇聞 | 速遞 | 前瞻 | 提點 | 網(wǎng)站相關 | 科技 | 熱點 |
全球熱點!從“南盆”到“北罐”,斗蛐蛐上癮后連玩物都自成流派

發(fā)稿時間:2022-12-26 08:46:22 來源: 騰訊網(wǎng)

會玩,可以說是人類從古至今都在延續(xù)的能力。追劇、玩游戲、逛淘寶、刷視頻,現(xiàn)代人打發(fā)時間的項目實在太多了……

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,古人的娛樂項目也是沒少,體育類、棋牌類、觀賞類統(tǒng)統(tǒng)安排上。斗蛐蛐便是當時最流行的娛樂活動之一。斗蛐蛐也叫“斗蟋蟀”“秋興”“斗促織”,自宮廷到民間,喜好此戲者大有人在,以致歷史上竟出了有名的"蟋蟀宰相""蟋蟀皇帝",文人間更是借蟋蟀之名斗才華,至于民間的"蟋蟀迷"們,就更不計其數(shù)了。

宋 牟益?《茸坡促織》(局部)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

(資料圖)

俗話說,玩蟲一秋,玩罐一世。蟋蟀罐是眾多玩家的必備之物,一對蟋蟀,一只陶罐,幾條草莖,便可來上一段緊張刺激的battle。蟋蟀罐,如今也是文玩雜項的一項,深受藏家喜愛。今年西泠秋拍將推出“秋吟·龔心釗、高振霄、高式熊家藏宮廷蛐蛐罐雅玩專場”,37件促織雅玩及過籠、水槽、探筒等蟲具,從“南盆”到“北罐”,大有講究。

北京琉璃廠老古玩商中曾流傳這么一句話:“六個子玉蛐蛐罐能換一對道光官窯粉彩龍鳳碗。”所以可別小瞧這一只小小的蛐蛐罐。

西泠2022秋拍將推出“秋吟·龔心釗、高振霄、高式熊家藏宮廷蛐蛐罐雅玩專場”

01

斗蛐蛐上癮風潮

“蟋蟀皇帝”“蟋蟀宰相”

最早在《詩經(jīng)》中,就有“十月蟋蟀,入我床下”的句子,寫明了蟋蟀是一種代表秋天的蟲子,而我國甲骨文中的“秋”字,就有蟋蟀的形象。

據(jù)史料記載,唐代開元年間,“每至秋時,宮中婦妾輩,皆以小金籠捉蟋蟀,閉于籠中,置之枕函畔,夜聽其聲。庶民之家皆效之也”。此時人們把蟋蟀作為寵物飼養(yǎng)。后來,人們在玩賞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了蟋蟀好斗的特性,于是從宮禁開始興起斗蟀之風。

清 崔鏏 《斗蟋蟀》圖源:中國嘉德

到了宋代,斗蟋蟀就成了一種老少皆宜的娛樂活動。南宋時期還出了位有名的“蟋蟀宰相”,即權相賈似道。

當襄陽城被蒙元軍隊圍攻的時候,他把情報藏起來不報給朝廷,也不派去援兵,卻整天躲在家里和自己的小妾們斗蟋蟀。作為南宋重臣,賈似道因斗蟋蟀而誤國誤民,落得個千古罵名。然而,他作為斗蟋愛好者,卻認真總結前人經(jīng)驗,編寫了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專著——《促織經(jīng)》,稱得上是中國昆蟲學研究的開創(chuàng)者之一。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捕捉、收買、喂養(yǎng)、斗勝、醫(yī)傷、治病、繁殖蟋蟀等方法。

“蟋蟀宰相”賈似道

《促織經(jīng)》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專著

說到斗蛐蛐,那不得不提一嘴“蟋蟀皇帝”——明宣宗朱瞻基。

作為斗蟀屆的大佬,明宣宗對于蟋蟀的質量要求很高,還專門派人到江南去尋找能斗的蟋蟀。明朱國禎《涌幢小品》雜物云:“余祖月溪翁云,蜂瞿瞿叫宣德皇帝要。蓋宣廟有此好, 采之江南者。蘇太守況錘被敕,索千個,不許違誤 ,此宣德九年七月事也。”

《朱瞻基斗鵪鶉圖》故宮博物院藏。此圖別開生面地讓后人見識了朱瞻基“斗鵪鶉”的情景,實際上朱瞻基最愛好的還是斗蟋蟀。

當時質量好的蟋蟀均出自中國蘇州一帶。當?shù)匾幻撠熣魇斩惣Z的糧長受上司的委托去市場上買蟋蟀,他在市場找到一只特別好的,用自己騎的駿馬換了回來。他的妻子看到丈夫居然用一匹駿馬換回了一只蟋蟀,感到很奇怪,于是趁丈夫不在家的時候,偷偷打開了蟋蟀罐。

誰知蟋蟀一下子從罐子里跳了出來,恰巧被走過來一只大公雞吃掉了。糧長的妻子覺得自己闖了大禍,非常害怕,哭哭啼啼地上吊自殺了。清代文學家蒲松齡《聊齋志異》中的《促織》就是記載當時這一慘事的血淚篇。

清代更是集斗蟀之大成,編出了很多關于蟋蟀的書籍,如金文錦的《促織經(jīng)》、石蓮的《蟋蟀秘要》、朱翠庭輯的《蟋蟀譜》、金六廠刪定的《促織經(jīng)》等。清朝的王公貴族更是對斗蛐蛐這個游戲青睞有加。每年秋季,京師會架起寬大的棚場,在官方的組織下開局,無數(shù)賭徒的眼睛都盯在了小小的蟋蟀身上。如今存世的很多斗蟀用具都產(chǎn)生于那時。

2022西泠秋拍?

清 · 吟秋館款白泥盆

蓋上銘文:吟秋館。

罐底銘文:吟秋館。

說明:原配黃色菱花形錦盒,盒上題墨書 :白砂盆,吟秋館。

來源:龔心釗舊藏,高振霄、高式熊遞藏。

通高:10.5cm 深:7.2cm 外徑:12.2cm 內徑:10cm

02?

斗蟀有講究

分“南盆”“北罐”二派

“聽其鳴,可以忘倦;觀其斗,可以怡情”。斗蟀能讓皇帝宰相上癮也不足為奇了。

斗蟀可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,選罐用器、喂食飲水、飼養(yǎng)調理處處有門道。而收藏蟋蟀罐也是其中一樂,很多制作精美的蟋蟀罐往往會被斗蟀愛好者作為收藏品。

2022西泠秋拍??

清· 豆葉池艁款紅木筒形蟋蟀罐

罐底款識:豆葉池艁

說明:原配黃緞錦盒

來源:龔心釗舊藏,高振霄、高式熊遞藏。

通高:10.2cm 深:7cm 外徑:11.9cm 內徑:9.5cm

所謂玩蟲一秋,玩罐一世。蛐蛐罐的制作有著悠久的歷史,至少在南宋時期即已有之,到了明清就很流行了。蛐蛐罐的質地有瓷、陶、玉石及漆器等。一般北方人稱“蟋蟀罐”,南方人叫“蟋蟀盆”,古文獻中也多稱“蟋蟀盆”,其實是同一類器物。北罐通常都比較厚,養(yǎng)蟲隔音好,南盆造型小巧且透氣性好,各有特點。(以現(xiàn)在對器物命名的標準,深腹稱為罐,這類器物稱作“蟋蟀罐”應該更合適一些。)

北罐壁厚,南盆壁薄,這和南北方的氣候有關,壁薄是為了散熱去濕,壁厚則冬暖夏涼。因為蟋蟀喜陰、喜潮濕,畏光,夜間活動,最喜棲息在磚石瓦礫之中,所以泥漿制作的罐子最符合它的習性,于是,蟋蟀罐以陶制最為多見。

2022西泠秋拍

明宣德 · 大明宣德年制款澄泥浮雕八仙過海圖蟋蟀盆

罐底款識:大明宣德年制。

盒上墨書題簽:明宣德澄泥促織盆。褱。為龔心釗題簽。

說明:原配藍色錦盒。澄泥罐底款為“大明宣德年造”方框豎款??钭R筆法與宣德官窯及官窯漆器款識一致,可推測為皇家訂制產(chǎn)品。

來源:龔心釗舊藏,高振霄、高式熊遞藏。

通高:10cm 深: 8.5cm 外徑:13cm 內徑:10.8cm

蟋蟀罐又有“斗盆”與“養(yǎng)盆”之分,分別供蟋蟀對戰(zhàn)搏斗與閑暇體養(yǎng)之用,養(yǎng)盆中又可置“促織窠”,既用以豐富蟋蟀的活動空間,又便于換盆時轉移蟋蟀。促織窠又稱過籠,產(chǎn)生很早,在宋代時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,很可能與陶制的蟋蟀罐同時產(chǎn)生。

2022西泠秋拍??

清 · 舊制促織窠一組十件

說明: 原配難翅木蓋盒。

盒上墨書題簽: “舊制促織窠。辛酉裝置。囊兮。水晶、白瓷、紫砂、文石”。此與龔心釗舊藏器物特有包裝一致,其對器物的珍愛可見一斑。

來源:龔心釗舊藏,高振霄、高式熊遞藏。

最大過籠高:3.5cm 長:7.5cm 寬:4.5cm

最小過籠高:4cm 長:7.5cm 寬:4cm

《景德鎮(zhèn)陶錄》援引明人沈德符《敝帚齋余談》記載:“宣德時最嫻蟋蟀戲,因命造蟋蟀盆,今宣窯蟋蟀盆猶甚珍重,其價不減宋宣和盆也”。明代蟋蟀罐不大重視名款,但文人氣息已較重,賞玩兼具。清代中后期開始,制作工藝提高,名家輩出,式樣、風格越來越豐富。

2022西泠秋拍??

明宣德· 宣德年制款紫砂、石雕蟋蟀罐一組四件

紫砂蓋底款識 :宣德年制。勇戰(zhàn)三秋。大明宣德年制。

罐底款識 :勇戰(zhàn)三秋。

說明:原配櫸木提箱。底落宣德款,十分難得。

另一蓋底陽紋楷書“勇戰(zhàn)三秋”,“勇戰(zhàn)”不辭,系制作者為區(qū)分品種而制造的噱頭。

來源:龔心釗舊藏,高振霄、高式熊遞藏。

趙子玉是清康熙時制作蟋蟀罐的名手。清中期才女丁佩《蘿窗小牘》曾提及:“趙子玉,家北京,清初人。善制澄泥蟋蟀盆,式既古雅,刻鏤亦精。好事者珍之,亞于宣德。”

趙子玉造蟋蟀罐為澄泥陶制,色淡如綠豆,精致規(guī)整,質地光潤,罐內以夯土為底,蓋子底下有長方形陽文雙線印框,多題有“恭信主人”“淡園主人”“古燕趙子玉造”“古燕趙子玉制”“樂在其中”“大清康熙年制”等款識。他制作的蟋蟀罐名品甚多,有“綠泥”“鱔魚黃”“瓜皮綠”“藕荷色”“倭瓜黃”等名品。不過,流傳至今的趙氏蟋蟀罐多為仿制贗品,真品甚少。

2022西泠秋拍??

清·趙子玉款白澄泥平蓋式小蟋蟀罐一對

蓋底款識:趙子玉。

罐底款識:趙子玉。

說明:原配墨綠色老錦盒。

來源:龔心釗舊藏,高振霄、高式熊遞藏。

通高:7cm 深:5cm 外徑:6cm 內徑:4.5cm

款者簡介:趙子玉,活動于康熙年間。善制澄泥蟋蟀盆,式既古雅,刻鏤亦精。時人多珍之,稱其作僅次于宣德的蛐蛐罐。

晚清以來,不乏傳承正統(tǒng)、家藏巨構的澤古之士,好蟲而藏之,清代著名外交官、瞻麓齋主人龔心釗便是其中之一。他不但收藏蟋蟀罐,也養(yǎng)蟋蟀,但卻舍不得斗,只欣賞蟋蟀之神態(tài)、精神,遇到天冷還會喂蟋蟀吃維生素。

1960年,龔心釗的第三代后人將家藏文物捐入上海博物館,共計600余件,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表彰。捐獻器中就有一大批紫砂壺和陶制蟋蟀罐,龔心釗所藏的蟋蟀罐大都是“趙子玉”款的作品。

2022西泠秋拍??

清· 畢茂林制款紫砂蟋蟀罐

罐底款識:畢茂林制。

說明:原配藍色錦盒,錦盒上有墨書題簽條,惜已破損。

來源:龔心釗舊藏,高振霄、高式熊遞藏。

通高:11.2cm 深:9cm 外徑:12.2cm 內徑:10cm

蟋蟀雖是玩物,但其本身也是具備文化韻味的。古人將玩蟋蟀分為三種境界:其一玩物喪志,其中典型便是南宋的“蟋蟀宰相”賈似道;其二玩物娛賭,意為玩蟋蟀只是為了娛樂或小賭怡情;其三“寓意于物”,這是最高境界,多是文人雅士所為,借蟋蟀之名斗才華,同時吟詩作賦。

小罐罐有大文章!斗蟀玩得好,也可以發(fā)展成為陶冶情趣、修身養(yǎng)性的一項娛樂。如今,斗蟋蟀這項傳統(tǒng)活動某些城市還有延續(xù),北京、杭州等大城市每年秋天都會舉辦斗蟋蟀大賽。小伙伴們,你會玩嗎?

編輯|余一

校對 | 嘉琪

部分資料、圖片|西泠拍賣、故宮博物院、本刊資料庫

【版權聲明】本微信登載的聲明原創(chuàng)內容均為《收藏·拍賣》獨家原創(chuàng),未經(jīng)授權不得擅自轉載和使用。

標簽: 從南盆到北罐 斗蛐蛐上癮后連玩物都自成流派

責任編輯:mb01

網(wǎng)站首頁 | 關于我們 | 免責聲明 | 聯(lián)系我們

生活晚報網(wǎng)版權所有

Copyright @ 1999-2017 www.gaoerwen.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-23

聯(lián)系郵箱:553 138 779@qq.com